8月21日至25日,首届高校教师开放艺术心理疗愈师资培训在我校圆满结束。本次培训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主办,东营职业学院承办。来自新疆、甘肃、福建、上海、山东等五省(区)的35位教师共同体验了开放艺术疗愈的真正魅力,诠释了本次培训的主题“遇见自己,愈见美好”。
顺势而为,传承创新。目前,心理健康受到国家战略重视程度日益增加,东营职业学院响应国家政策,以东营市表达性艺术心理治疗交叉研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开创了有别于传统心理治疗的开放艺术疗愈形式。这种创新的非治疗、非干预、不评价且以预防和疏导为特色的开放艺术疗愈形式,通过绘画、音乐、舞蹈、卡牌、游戏、摄影、园艺、美食等多样形式的艺术表达,个体得以探索自我、感知自我、发现自我,从而有效缓解压力、改善情绪,促进个人成长与自愈,重塑健康的心灵与生活。学员们在色彩涂抹、身体律动、数字音乐、自由手工、创意写作等开放艺术疗愈活动中,通过沉浸式参与打开自我,表达自我,发现自我,全身心体验到了开放艺术疗愈的魅力。
石榴花开,民族共融。此次培训迎来了甘肃、新疆等地的学员,开放艺术疗愈化身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友谊桥”,各民族学员像“石榴籽”般连接在一起学习和体验,展现出一派石榴花开、民族共融的欢乐景象。来自喀什职业技术学院的11名学员从最初的拘谨,到培训期间的投入,再到培训结束后的“深情告白”,不仅体现了开放艺术疗愈的独特魅力,而且真正诠释了石榴花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精神。无论是参观体验开放艺术疗愈物理空间,还是在课堂上分享互动,新疆学员的热情和活力,时刻都感染和带动着其他学员,让大家在安全的开放环境中打开自我,表达自我。在结业环节,新疆学员表现出对开放艺术疗愈形式的高度认可,并表示会在喀什和南疆大力推广开放艺术疗愈,让开放艺术疗愈之花盛放在祖国西部的广阔土地上。
专家助力,课程新颖。本次培训邀请了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的开放艺术疗愈交叉领域的专家,学科领域涉及音乐、人工智能、纳米研究等,真正体现了开放艺术疗愈这一学科的前沿性和交叉性。专家们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互动研讨、实践训练等方式,用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前沿的研究视野,让大家在掌握开放艺术疗愈理论的同时,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操,了解到开放艺术疗愈的不同形式和作用。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孙其君教授介绍了人体健康监测、类脑计算、人机交互等开放艺术疗愈交叉应用的现状、成果、发展方向;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员薛成向参训教师展示了人工智能情绪识别、可穿戴设备与健康管理和开放艺术疗愈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和科研成果;开放艺术疗愈创始人许明博士以数字艺术治疗案例入手,让大家体验并掌握如何用数字艺术治疗手段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整个培训过程,学员们热情饱满,互动积极,课堂氛围一次次被推向高潮。
沉浸体验,打开自我。开放艺术疗愈主要以自我发现、自我觉察、自我成长、自我疗愈等为核心理念,因此本次培训在物理空间的设计上颇具心思,小清新的导引牌、宽敞明亮的功能室、精美的茶歇、色彩舒适的签名墙……每个细节的设计都充满了爱和温暖,让学员在踏入培训场地的那一刻,就已开启了自我疗愈的旅程。身体舞动环节,学员们由起初的保留和拘谨,渐渐转变为积极参与和完全投入,体验活动中充斥着欢声笑语,大家在音乐中尽情舞动,释放着内心的压力和焦虑。活动结束时,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开放艺术疗愈体验活动,不仅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更在精神和情感层面获得了显著的滋养和提升。
虽然短暂的培训结束了,但开放艺术疗愈的旅程并未停歇,此次培训有助于将开放艺术疗愈推向全国,让更多的群体受益,为多民族团结和我国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 上一篇:学生工作处开展社团辅...
- 下一篇:首届开放艺术心理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