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红,东营职业学院心理教授、东营心理学会秘书长,26年深耕心理健康教育。首创"三层三维"育人体系,搭建医教协同救治机制,创建社区心理驿站;主导"四进育心"工程覆盖10万群众,培育5000余名心理人才,获23项省级以上荣誉。主持33项课题,出版专著6部,推动东营心理服务从校园延伸至全域,构建区域心理健康枢纽。以"守护心灯不灭"为使命,成为新时代心理教育标杆人物。
王学红,1974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东营职业学院应用心理学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东营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东营心理学会秘书长。自1998年投身心理工作以来,她以专业筑防线,以匠心育桃李,26年间推动东营心理健康事业从校园走向全域,累计获评“全国社科工作先进个人”“齐鲁和谐使者”等省市级以上荣誉23项,成为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标杆人物。
一、深耕专业:构建“三层三维”体系,织密学生心理防护网
1.十年磨一剑,打造心理健康教育“东营模式”
王学红立足高职学生特点,历时十年构建起“三层三维”心理健康育人体系。初级目标重普及,构建“1+N+N”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矩阵,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4部教材,让心理知识如春风化雨浸润校园;中级目标强干预,完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运用大数据精准筛查高危学生,年均开展个体咨询1000余次,24小时心理热线挽救过37名轻生倾向学生,被师生称为“生命守护线”;高级目标促发展,打造“舞动疗愈”“正念冥想”等特色团体辅导品牌,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惠及全校万余名学生,近三年指导学生斩获省级心理健康节及心里技能大赛40余项奖励。
2.破局就医难,架起医教协同“生命桥梁”
面对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就医难的痛点,她率先破局,与东营市精神卫生中心建立“评估—转介—治疗”闭环机制。携手市精神卫生中心首席专家,共建医教合育专家工作室,每周五上午坐诊,累计为500余名学生提供专业评估;开通的诊疗绿色通道,已帮助92名重度抑郁学生获得及时救治。一名因双相情感障碍休学的学生在治疗后重返校园,含泪致谢:“王老师的团队给了我第二次人生。”
3.网格化服务,打造“家门口的心灵驿站”
她创新打造“五舒润心”学生社区心理辅导站,每个站点配备3名专业咨询师,以“网格化+精准包干”模式将服务延伸至学生生活半径200米内,打造成学生“家”门口的心灵驿站。2023年秋,一名新生因家庭变故产生严重焦虑,心理咨询师通过“舒欣”驿站的沙盘治疗及时介入,经过8次系统辅导,该生不仅重返课堂,更成为朋辈心理志愿者。
二、服务社会:践行“四进育心”工程,织就全域心理服务网
“高校心理工作者要有社会担当。”自2013年起,王学红带领团队实施“四进育心”工程,将专业服务辐射至城市每个角落,累计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构建起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进社区,在65个居民区建立心理服务站,为空巢老人开展“记忆茶话会”,为亲子矛盾家庭开设“沟通工作坊”,安泰社区心理服务项目惠及居民超万人次;进学校,为50所中小学培训心理教师3000余名,推动东营市第二中学心理课程从零起步到成为省级特色课程;进单位,为消防员定制应激创伤干预方案,为海事局职工设计压力管理课程,累计开展职场心理辅导132期;进电台,与东营广播电台合作开通《青少年心理热线》节目,14年播出700余期,解答听众困惑超万条,成为东营家庭的“空中心理课堂”。
三、示范引领:培育行业生态,打造心理健康“区域枢纽”
1.育人才:从“独木”到“森林”
为东营心理学会秘书长,她深知“独木难成林”。2005年启动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累计举办认证培训25期,5000余名学员中走出23位市级心理服务领军人才,38人在学校、企业建立心理工作室。油田职工李华通过培训成为EAP咨询师,每年为2000余名石油工人提供心理疏导;“90后”教师张薇运用所学在乡村中学开设“心灵树洞”,挽救过4名留守儿童。
2.强学术:以科研赋能实践创新
在学术领域,她主持完成省级课题33项,编写出版《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整体构建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著作、教材6部,发表论文10余篇,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奖励17项。带领团队承办三届山东省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项目,为全省培养专业师资300余人。
3.筑高地:从省级示范到区域枢纽
在王学红的带领下,东营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018年获批山东省首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2021年荣膺省级健康教育基地,2023年成立市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2025年将承建山东省学生心理健康总站。中心累计接待全国300余家单位2万余人次参观,一位来访者感叹:“这里不仅是示范基地,更让我们看见心理工作者的情怀与匠心。”
从教26载,王学红始终践行“用专业守护生命,用大爱温暖社会”的信念。她常对团队说:“每个求助者都是一盏等待点亮的心灯,我们的使命就是让这些灯火永远不灭。”如今,这位“心灵摆渡人”仍奔波在心理教育一线,以专业之舟载希望,以仁爱之灯照长夜,守护着万千心灵的春天。
- 上一篇:我校副教授董晓阳:不...
- 下一篇:我校教授李湘云: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