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授吴秀玲:三尺讲台献芳华 立足职教育英才
日期:2025-03-12 00:00:00  发布人:院工会-管理员  浏览量:86

     从教35年,坚守教学一线,荣获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教学名师等20余项荣誉,完成国家和省级教科研成果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培养100余名学生成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10余名学生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聘用。

  吴秀玲,女,汉族,1968年8月出生,无党派人士,东营职业学院教授,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委会委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专家,山东省高校专业宣传专家,山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东营区优秀人大代表。在职业教育这方田地里,她以匠心育英才,以情怀铸师魂,用坚守诠释教育真谛,用智慧托起学生未来。她的故事,就是一幅用爱与责任绘就的职教画卷。

1.jpg

  爱岗敬业,只为园中桃李尽芬芳

  从教35年来,吴老师始终潜心教研,爱生如子。“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长”是她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她的自律信条。她是学校师生、社会及家长心目中的最美教师。这一路走来,她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脚印,写满了执着、谦逊、勤奋、认真、务实……

  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她率先创立了“大学生化工技能训练营”专业社团,指导学生获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50多人次,100多名学生被评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10多名学生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聘用,社团被评为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

  2006年,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赛项开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评”的大赛宗旨深深吸引着她。但学校当时的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不全,连一台普通的分光光度计也没有。在同事的帮助下,她从企业借来了一台分光光度计,然而,即便是企业的师傅也对这台仪器的操作一筹莫展。面对重重困难,她没有退缩,而是将自己关进了实验室,与仪器为伴,与时间为友。对于各种资料,她一字一句地研读,一页一页地查阅。带领学生边实验边修改,边失败边总结,用无数个日夜的坚持,终于在第6个月迎来了曙光——实验结果逐渐清晰,数据逐渐稳定。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大赛中,团队斩获了团体三等奖,学生于祥贺荣获了个人二等奖。这次比赛,不仅为学生打开了通往全国技能大赛的大门,更实现了学校历史上的重大突破。

  2011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她指导3名学生获团体一等奖、3个个人全能一等奖,得到了全国职业学院技能大赛组委会的高度认可。随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由行赛变国赛、再变世赛,吴老师始终坚守教学一线,牺牲着无数个节假日,每一个操作步骤,她都陪伴学生反复尝试;每一个实验细节,她都要求学生精益求精。学生们一次次的大赛获奖,充溢着她的心血和智慧。她用坚韧与执着,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奋斗篇章,也为学生点亮了前行的灯塔。

  求实创新,建设国家高水平专业群

  吴老师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国家专业标准,通过带领团队开发课程,编写教材,改革课堂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项国家和省级建设项目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准。

  她荣获省级以上荣誉20余项,国家和省级教科研成果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拥有专利9项,主编教材4部,其中《油品检测》获“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主持建设的配套数字化课程《油品检测》获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她是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中国特色高水平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山东省化工品牌专业群、山东省优质校石油化工专业群、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质量工程的主要建设者;成功申报国家教育部新增专业海洋化工技术专业,并成为专业带头人;主持建设山东省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石油产品分析》;主持省重点教改项目《跨界理念下石油化工专业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被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示范经验。目前,学校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已通过国家“双高计划”第一轮验收,正在申报第二轮“双高计划”建设项目。

  无私奉献,赋能校企高质量发展

  作为山东省高层次人才、齐鲁首席技师、东营区人大代表,吴教授时刻牢记使命,认真履职尽责,无私奉献,取得了多项成果并得到广泛应用,对东营地区、全省乃至全国的教育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良好效益。

  受聘担任全国检验检测职教集团专家、省高校专业宣讲专家等,应邀担任全国职业院校、石化行业企业、山东省技能大赛裁判或监督仲裁50余次,精益求精工作,公平公正评判,深得专家和同行盛赞。

  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主持建设的校企合作课程《油品检测》被评为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国家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智慧职教平台免费开放,为社会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课程被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中国500强企业富海集团、秦皇岛博赫科技等500余家院校企业使用,用户评价学习素材丰富优质,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院校课程改革。

  潜心耕耘育桃李,一片冰心在玉壶。她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润物无声的力量。她以平凡之姿,成就了不平凡的教育人生,为职教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她将继续在这片沃土上耕耘,用初心与使命,谱写更加美丽的高校巾帼故事。

版权所有:东营职业学院院工会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府前大街129号 | 邮编:257091 | 联系电话:0546-8060355

统一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