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厚德强技 敬业乐群
“厚德”出自《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强技”强调道德修养与专业技能并重,体现了道德修养和实际行动的结合。“敬业乐群”出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在中国传统理念中承载着人们谋求和谐、致力于实现协作共融的美好理想,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和重要基石。黄炎培曾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概括为“敬业乐群”四个字,并将之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
校风:求是拓新 致知力行
“求是”,意谓求科学真理。“拓新”乃开拓创新。“致知”出于《礼记·大学》,致知,即获得知识。宋朝朱熹语:“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致知力行”不仅是一个关于知识与行动的哲学理念,也是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指导思想。
教风:博学精技 理实合一
“博学”出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广泛地学习,学识渊博。精技的意思是精通、熟练的技术或技巧,《说文》中说:“技,巧也”,意思是技术、技巧。“理实合一”是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风:笃学尚能 勤思敏行
“笃学”出自《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尚能”意谓崇尚能力、技能。“勤思敏行”出自《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意在激励学生要勤于思考、学思结合、活学活用。“勤思敏行笃学尚能”的学风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和遵循的风气,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和成人成才的保证。
学校精神:融创共进 弘毅致远
“融”即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融入国家战略,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即创新、创造、创业。“融创共进”是开放、开门办学理念的体现,符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要求,也体现了学校对创新创造的追求和对学校创文化的传承。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致远”出自诸葛亮《诫子书》。“弘毅致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句格言,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态度,意为通过努力和奋斗,追求远大的理想和卓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