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既是三尺讲台上的育人园丁,又是教育改革中的先锋闯将;既是青年教师的引路明灯,又是边疆教育的摆渡使者。她就是东营职业学院副教授、喀什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张艳玲——一朵绽放在职业教育沃土上的铿锵玫瑰。
1.匠心育人:三尺讲台铸师魂
25载春秋深耕职教一线,张艳玲用热爱浇灌桃李芬芳。她主讲的3门省级精品课程如明灯照亮学子前行路,主编的2部专业教材成为行业人才培养的“金钥匙”。课堂上,她将信息化技术化为“魔法棒”、让枯燥的机电知识“活”起来;实训场上,她手把手指导学生调试设备,用工匠精神雕琢每件作品。正是这份执着,让她指导的学生在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摘得金牌、让“山东智造”的荣光闪耀国际赛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句教育箴言正是张艳玲老师从教生涯的生动写照。她创立的“三维递进”教学法,将理论知识、虚拟仿真与企业实践深度融合,让课堂成为连接学校与企业的桥梁,先后培养出数百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技能人才。
2.改革先锋:专业建设的“巾帼引擎”
在东营职业学院,张艳玲老师带领团队勇闯改革“深水区”。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山东省现代学徒制、现场工程师试点项目,让校企合作从“松散联盟”升级为“命运共同体”;先后参与建设的装备制造专业群,入选山东省品牌专业群、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成为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人才孵化器”。在教科研发力方面,她主持或参与了8项科研课题,还主持了1项省级教研重点课题,用科研反哺教学,让专业建设始终站在行业前沿。“搞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要让专业跟着产业跑。” 她带领团队深入30余家企业调研,将岗位需求转化为课程标准,构建起“书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让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工业4.0”需求。
3.援疆担当:天山脚下的教育摆渡人
2024年,当组织发出援疆号召时,张艳玲老师克服家庭和工作上的困难,告别年迈的父母,毅然踏上西行征途。在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她身兼教学副院长重任,开启“白加黑”“5+2”工作模式:牵头立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示范课,让思政教育如盐入水浸润课堂;指导当地教师立项《电工电子技术Ⅱ》校级精品课程,让“青蓝工程”在边疆开花结果;带领团队教师撰写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2”职本贯通项目申报书、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等,为喀什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架起职本贯通“立交桥”。
“教育援疆不是简单的输血,更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她创新实施“导师制+项目制”培养模式,让10余名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校级督导岗位上,她认真听评课,提出的“三维课堂观察法”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新利器。
4.大爱情怀:技能报国的“巾帼使者”
从承办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国际赛到举办山东省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从调研30余家企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到推动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张艳玲老师始终在努力。
“职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调研中,她发现企业急需既能操作设备又懂工艺改进的人才,随即带领团队开发“岗课赛证”融通教材,让技能人才既有“匠技”又有“匠心”。
从黄河入海口到帕米尔高原,张艳玲老师用脚步丈量教育初心,用情怀书写援疆答卷。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教育坚守,必将激励更多巾帼力量在时代浪潮中绽放芳华!
- 上一篇:致敬“她”力量 巾帼...
- 下一篇:致敬“她”力量 巾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