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兰霞,女,中共党员,东营职业学院正高级工程师、中级社工师,兼任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理事、中国社工联合会城乡社区工作委员会专家、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社区服务工作委员会专家、全国墨子职业教育研究学术骨干、山东省政府采购专家、山东省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专家、山东省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总会志愿者、东营市社会工作专家库专家、东营市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专家等。多年来,庞兰霞老师注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养成,崇德尚礼、知行合一,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学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先后荣获“2023年度中国社工人物”“全国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全省社会工作服务典型个人”“东营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市委组织部记三等功2次;多次被学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宣传员”“文明校园创建优秀个人”。近日,又荣获“2024年度山东省最佳社会工作者”称号。
1.以绿色实践铸魂 用创新教育赋能
庞兰霞老师作为东营职业学院基建处骨干力量,始终坚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在综合管理、数据统计、安全防控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以绿色实践擦亮生态底色,以创新教学点燃学生潜能,以精细管理护航校园发展,展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担当与情怀。
深耕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发展
庞兰霞老师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绿色低碳校园实践路径,加强绿色低碳项目的创新研究。撰写《绿色清洁供暖在东营职业学院的实践研究》调研报告,得到市政府领导签批肯定;组织起草的《大力开发深层地热 推进绿色清洁供暖》案例获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2021-2022年度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典型案例”和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最佳示范案例”,为我校争得荣誉。该项目为利用新能源打造低碳生态校园作出了有益尝试,构建起了绿色、节能、高效、低碳的清洁供热体系,为东营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改造提供了样板。她推动构建绿色低碳供热体系,助力东营市公共机构节能改造,相关成果入选《国管局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公共机构名单》(国管节能[2024]72号),为“双高校”建设注入绿色动能,成为新能源应用的行业标杆。
创新教学模式,赋能学生成长
在教育教学中,庞兰霞老师坚持“以赛促学、以践强能”的理念,主讲《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中外建筑史》等课程。她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创新“项目式+情景化”教学模式,通过真实工程案例拆解、模拟招投标实战等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从方案设计到合同签订的全流程实践。教学中融入企业一线资源,带领学生深入工地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开展技术讲座,构建“课堂-企业-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其教学成果显著,培养的学生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彰显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育人魅力。
统筹管理增效,筑牢安全防线
庞兰霞老师作为基建处办公室负责同志,积极协助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协调处室考核、宣传、档案管理等10余项任务,推动形成高效运转的工作体系。她主导完成基建档案587盒、26300余份资料的规范化数字化归档,构建高效管理体系;创新宣传模式,在国家级媒体发表稿件11篇、省市级媒体30余篇,讲好校园建设故事。面对“双高计划”建设任务,她精准完成校舍测算、社会服务数据统计等核心工作,支撑学校通过教育部评估。在安全生产与疫情防控中,她牵头制定工地防疫制度,网格化落实责任,联合国药集团捐赠15万元医疗物资,获评“市巾帼安全宣传标兵”“全市最美抗疫家庭”等荣誉称号,以行动诠释教育者的使命担当。02
2.深耕基层治理,筑梦黄河战略
作为基层治理和社会工作的专家,庞兰霞以科研为笔,以实践为墨,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书写了新时代女性学者的担当篇章,研究成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了“东营模式”。
聚焦国家战略,打造理论实践新高地
庞兰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时重要指示要求,在社区治理方面倾心指导东营市打造“幸福家园”社区品牌,取得优异成绩。主持社科联“落实总书记视察”专项课题《建设人民满意幸福家园的实践研究》《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区视域下黄河滩区迁建社区发展模式研究》等,带领课题组深入黄河滩区、杨庙社区等一线开展调研,足迹覆盖东营市60%以上社区。研究成果获省民政厅政策理论研究一等奖、省软科学成果一等奖、市政府调研成果一等奖,相关文章在《中国社区报》《中国民政》等国家级媒体刊发,部分政策建议被山东省民政厅文件吸收。以“幸福家园”为核心打造社区治理品牌,相关做法获评2023年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省民政厅社区治理优秀案例,并作为全国唯一地市级代表在民政部专题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参与课题成果应邀参加全国第十二届中国社工年会并作经验交流。
创新治理模式,服务基层发展
主持完成市申报全国城乡社区精细化治理优秀案例,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实践研究,指导东营区龙居镇、垦利区杨庙社区等黄河滩区迁建社区创建省级社区试验区等。她提出“四联四融四圈”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撰写的《创新“四联四融四圈”模式凝聚基层社会治理澎湃“新”动能》成功入选2024全国社会工作创新发展大会案例选编,该案例在大会做交流发言,被300余家机构采用。庞兰霞老师受邀参加大会并在现场接受颁发证书。该模式在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杨庙社区等地的应用,助力实现社区服务精准化、治理现代化。组织撰写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视角下社会工作发展路径》获全国“十四五社会工作成果三等奖。
科研创新引领,学术成果丰硕
庞兰霞以“理论+实践”双轮驱动,将科研创新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东营模式”。编辑出版《建筑文化传承发展与实践研究》《幸福家园建设案例赏析》等,发表中文核心期刊6篇、国家级刊物20多篇;主持各级课题13个,10多项成果获奖,4篇调研报告得到市领导批示肯定。《基于完善社区治理服务体系框架下的幸福家园建设研究》《“群众自治+专业支撑”村(居)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建设应用研究》分获山东软科学优秀科技成果奖励委员会一等奖、二等奖;《完善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新时代党建引领东营市城市社区治理路径研究》获评2021年全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社会组织参与村改居社区教育研究》被评为2021年全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三等奖;《东营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调查研究》获评2022年全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东营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路径研究》 获2021年度市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3.搭建联动平台,践行社工初心
十多年来,庞兰霞老师潜心社会工作研究,实践履历丰厚,积极拓展“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实践路径,在公益事业和社会治理中成绩斐然,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在社区治理与公益服务中探索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模式。
搭建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新平台”。胜宏社区老年人比例高,庞兰霞主动联系社区,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发挥自身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组织创建由30多名专业社工参加的“让爱出行”志愿服务队。他们走进社区,耐心倾听意见,专业指导帮助,为残疾人、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心理咨询等,推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融合发展。2022年1月以来,组织开展为老志愿服务活动20期,参与老年人220余人次;聚焦“精准化”专业服务,联系有关机构为社区“一老一小”提供心理咨询、情感慰藉、家庭教育等服务,受益居民2000多人次。在抗击疫情期间,她秉承“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与社区一起探索创新社区志愿服务设岗、招募、组织、保障、评估等“五步”工作法,推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有力有序开展。《探索为老志愿服务“五化”模式,助力“让爱出行”温馨旅途》获评全市社区治理优秀案例,团队成员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省家庭教育最美志愿者等。
提升社工专业领域督导+科研“新实效”。受邀担任东城、胜利街道社工站督导专家。她深入基层对开展进行调研,总结《探索433服务模式筑牢基层社工站阵地》的经验,相关成果在全省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推进会介绍了做法;创新整理提炼《用好专业督导“导”字诀》等做法,与团队成员开展专业督导12次,提供实务指导40多次,参与培训授课30余场,服务1600余人次,两个社工站均被评选为省社工站示范点。指导提炼的《聚焦短板突破提升 努力探索幸福家园建设特色路径》获首届社会工作党建创新案例。
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本地化“新实务”。积极指导有关机构承接省、市级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失独老人、孤残儿童、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扶,参与组织暑期关爱困境儿童研学、东营区“希望小屋”儿童赋能活动等活动20多场次。为社工项目设计、运作及个案工作服务提供专业指导,《关爱黄河流域易地搬迁社区农村困境儿童发展示范项目》获省社会工作案例一等奖,《社会支持理论下农村独居老人服务》《社会工作助力地名服务的“广饶”模式》在全省推广;还多次参与社区社会组织标准、微公益创投项目督导评估工作等。
“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传递爱心、快乐自己”,庞兰霞老师用服务和奉献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社会工作者、一名教育工作者坚定信仰、使命担当和无私精神,在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书写了新时代奋斗者的华章。
- 上一篇:匠心筑梦 劳动光荣 | ...
- 下一篇:致敬“她”力量 巾帼...